8月8日,数字经济学会“你来我往 坐而论道”系列活动在王帅民会长、赵宇昊秘书长和闫雯老师的大力支持下,王凯霏副会长带队组织下,20位长江校友共同走进中国量产自动驾驶领军者——毫末智行,并特邀EMBA29期校友、毫末智行COO侯军带来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前沿发展和商业化路径的主题分享。
侯军校友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以“毫末智行的自动驾驶技术创新与商业化探索”为题,重点剖析了“量产自动驾驶的挑战与机遇”“毫末智行的核心技术与市场布局”以及行业未来展望等内容。
作为中国量产自动驾驶的领军企业,毫末智行自2019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自动驾驶的创新。公司以“零事故、零拥堵、自由出行、高效物流”为愿景,通过在乘用车、物流车和智能硬件领域的全面布局,形成了强大的技术积累和数据规模。侯军校友首先回顾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从硬件驱动的1.0时代,到软件驱动的2.0时代,再到当前以数据为驱动力的3.0时代。毫末智行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了从感知到认知的全面升级。
在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中,全球主机厂的数量预计将迅速减少,最终只有少数主机厂能够生存下来并实现规模化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正确的战略选择变得至关重要,甚至比单纯的努力更为关键。目前主机厂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包括长城、现代汽车、赛力斯、长安汽车、上汽、丰田,Tier-0.5级别合作商专注于硬件设计和生产:如毫末智行、华为和Momenta等;Tier-2供应商提供传感器、芯片等关键组件。在汽车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企业需要明智地选择合作伙伴,通过战略聚焦和资源投入,与选定的伙伴共同成长,以实现长期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侯军校友还详细介绍了毫末智行在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2023年毫末智行发布了行业首个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 DriveGPT (雪湖·海若),在数据的筛选挖掘、自动标注、生成仿真以及认知可解释性等方面实现了显著的突破和创新。未来,随着大模型技术将进一步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通过不断学习和优化,DriveGPT等生成式大模型将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理解复杂的交通场景,从而做出更加精准和安全的决策。这将极大地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应对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复杂环境。
他提到,公司在智能驾驶、车联网、大数据分析等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并与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可行、可靠、可商用”是毫末智行提出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三个关键阶段。利用大量实车运行数据,不断优化和调整自动驾驶算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且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对各种天气、路况和交通情况的适应能力。确保自动驾驶系统满足汽车行业的严格标准和法规要求。
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阶段,技术不仅要成熟可靠,更要在商业上可行,满足多样化场景需求,如高速载人、低速载物等,同时控制成本规模,符合政策法规要求。这一阶段,自动驾驶技术需获得市场认可,并在实际商业环境中创造价值。毫末智行针对高速载人、低速载物等不同应用场景,深入研究并开发了适应性强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降低了自动驾驶系统的成本,打造了高性价比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毫末智行在辅助驾驶方面已推出两代七款智能驾驶产品,可满足高、中、低价位不同车型的量产需求。其中,
第一代产品实现了在高速公路、快速路的行车跟泊车,基于高精地图使其特点,稳定性很好,但是成本略高;
第二代产品去掉了高精地图后,成本更低,基本可以在千元级。HP170、HP370、HP570 三款千元级辅助驾驶产品,已陆续进入交付状态。
在商用车方面,毫末智行的L4级末端无人物流车从2020年开始大规模落地,现在已经生产了多代产品,已经和美团、阿里、达达、邮政等都达成了战略性的合作。
在末端配送市场,侯军校友分享了毫末智行的“小魔驼”系列产品,这些产品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为物流配送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他预计,随着电商和即时配送服务的快速发展,末端配送市场将迎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展望未来,毫末智行将继续加大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同时,毫末智行也将积极探索国际市场,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活动最后,王凯霏副会长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并对毫末智行的热情接待和侯军校友的真诚分享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同时,也对长江商学院数字经济学会各位老师与校友们的积极参与和服务团队的精心组织表示了感激。
至此,本次活动圆满结束。特别感谢毫末智行侯军校友与团队的热情接待,以及长江商学院数字经济学会各位老师与校友们的积极参与。期待下次活动再见,共同探索更多科技创新与商业应用的无限可能。
END